九月,为童年写下第一行温柔的诗
发布时间:2025/10/8 13:30:54 作者:校管理员 浏览量:20次
九月,为童年写下第一行温柔的诗
九月的晨光,
透过树叶的缝隙,
洒在每一个初来乍到的小小身影上。
这一天,
对于小班的宝贝们而言,
是离开温暖港湾,
独自启航的第一步;
对于我们而言,
则是一场精心筹备了数月,
旨在用爱与专业将“分离焦虑”化为“成长惊喜”的温柔实践。
我们深信,入园适应不是一道需要硬闯的关卡,而是一首需要共同谱写的散文诗,它的每一个章节,都埋藏着我们守护童年的秘密。
第一章|伏笔:「原来我来过这里」
—— 于盛夏埋下熟悉的种子
真正的熟悉,从不是一蹴而就。早在六月,当夏风初起,我们的园所便每周为新生家庭敞开大门。那时的亲子游戏、绘本共读、点心品尝,都像是命运巧妙埋下的伏笔。孩子在这里触摸过的滑梯,遇见过的小伙伴,都成了记忆深处的“秘密基地”。于是,当九月真正来临,“上学”不再是闯入一个未知世界,而是赴一场早已约定的熟悉之旅。
第二章|序幕:「阳光替我拥抱你」
—— 以天地为教室的第一课
我们为何选择在开学第一天就走向户外?因为我们相信,再华丽的教室,也比不上蓝天的穹顶;再动听的安抚,也比不上微风拂面的触感。在宽阔的操场上,奔跑可以释放紧张,沙水可以承载想象,滑梯的尽头是畅快的笑声。
当孩子的注意力被有趣的环境全然吸引,想家的情绪便找到了一个温柔的泄洪口。阳光,成为了我们最好的助教,替我们完成了开学第一个无声而有力的拥抱。
老师,你看!我找到一片黄色的叶子,送给你~
——小二班 陈天乐(3岁4个月)
滑滑梯很好玩,我爬到最上面的时候,就像小鸟一样,“嗖”地飞下来啦!
——小一班 徐蓁蓁(4岁)
我喜欢去户外抓虫子,我可以用小手把虫子抓住,放到盒子里边老师说我是“抓虫小能手”。
——小六班 夏满(3岁11个月)
我和周周老师抓到了棉蝗,大大的、叶子一样的颜色,它是害虫。
——小四班 韦知瑜(3岁3个月)
第三章|港湾:「藏在角落里的晚安故事」
—— 老师们化身童年家园的设计师
如果说户外是奔放的乐园,那么教室便是温柔的归宿。在孩子们到来之前,老师们早已化身为“童年的设计师”,让每一处环境都开口说话。低矮的娃娃家里,飘窗上摆放着柔软的抱枕,如同妈妈温暖的怀抱;明亮的窗台上,绿植在阳光下伸展,陪伴着孩子静静观察;盥洗室的镜子上,贴着可爱的笑脸贴纸,提醒着“宝贝,你笑起来真好看”。每一个角落的创设,都是一句无声的“晚安故事”,在轻声告诉孩子:“看,这里的一切都在等待你、欢迎你、爱你。”
矮矮的娃娃家是我最喜欢的地方,里面有小锅和小碗,我假装给娃娃做饭吃,还把它放在小枕头上哄它睡觉,就像妈妈对我那样。
——小三班 刘予安(3岁5个月)
洗手的时候,我看见镜子上面贴着一个笑眯眯的太阳娃娃,它一直都在对着我笑,我也对着它笑,还偷偷碰了碰它的脸。
——小六班 洪叶(3岁10个月)
我从家里带了小枕头,软软的,放在老师给我准备好的小床里,躺上去好舒服呀,我要闭上眼睛等梦里的小火车来接我啦!
——小五班 六六(3岁8个月)
第四章|童话:「小熊住在月亮口袋里」
—— 被允许的陪伴,是安全感的光源
我们郑重地邀请每一位孩子,带上他们最亲密的“伙伴”——可能是边缘磨损的小熊,或许是一条柔软的方巾。在成人眼中,那或许是一件普通的物品;但在孩子的世界里,它是装载着勇气与回忆的“月亮口袋”,是黑夜里的微光。我们允许这份陪伴,就是允许孩子在自己的节奏里建立安全感。我们看见,抱着依恋物的孩子,眼神更安定,入睡更安稳。因为被深深接纳,所以能勇敢向前.
“老师,你快看!这是我的小最最爱的小狗玩偶,毛摸起来软乎乎的,就像妈妈的手一样暖和。我今天带它来自然角看小花啦!你看这朵粉嘟嘟的花,花瓣像小裙子一样展开,我让小狗坐在旁边,悄悄跟它说:‘你看,小花好漂亮呀,我们以后每天都来跟它打招呼好不好?’昨天晚上我睡觉的时候,还抱着小狗讲了小花的故事呢!现在有小狗陪着我看花儿,我一点都不害怕啦,因为它会一直保护我呀!”
——小五班 观观(3岁5个月)
“这是我的好朋友朵朵,我每天带他来上学、放学,睡觉的时候抱着他,这样我就不会想妈妈,今天,我给朵朵弹好听的钢琴啦!”
——小二班 王禾源(3岁9个月)
“牛牛是我的好朋友,它毛毛的,陪我上幼儿园。我想妈妈的时候,就抱抱牛牛,午睡的时候,我搂着牛牛,它闻起来像家的味道。老师也说牛牛可以陪我。我悄悄告诉牛牛:‘你看,这是我的小床。’牛牛不说话,但它一直看着我。”
——小一班 孟德佑(3岁11个月)
第五章|心灵:「给情绪装上调色盘」
—— 教会孩子与自己的内心做朋友
情绪,尤其是负面情绪,需要的不是被压制,而是被看见、被命名、被疏导。我们的“情绪小怪兽”主题活动,便是给抽象的情绪装上了一个个具体的“调色盘”。红色是愤怒,黄色是快乐,蓝色是忧伤……通过绘本、戏剧和艺术创作,孩子们慢慢懂得,原来心里的那个“小怪兽”并不可怕,它可以被颜色描绘,被语言表达,最终被自己理解和安抚。当眼泪学会画出彩虹的形状,成长便多了一抹艺术的色彩。
第六章|传承:「来自星星的信使」
—— 在混龄的土壤里播下爱的种子
教育的美好,在于其流动性与生命力。我们精心设计的“大带小”活动,让中大班的哥哥姐姐化身为“来自星星的信使”,他们传递的不仅是如何洗手、如何收玩具的生活经验,更是一份被时光淬炼过的从容与关爱。这份跨越年龄的牵手,让新入园的宝贝感受到:在这个大家庭里,我不仅有老师,还有一群会保护我、带领我的“小英雄”。爱的密码,便在这混龄的花园里,悄然生根、传承。
中午散步的时候,哥哥姐姐过来和我们一起玩,拉着我的手带我走了幼儿园的好多地方,幼儿园好大啊。
——小三班 刘奕辰(4岁)
小班的弟弟妹妹刚上学总是在哭,我猜他应该是有点想妈妈了,我给弟弟读会儿绘本,弟弟不要再哭了。
——大六班 熊心月(5岁11个月)
我给小班的妹妹搭了一个比她还要高的房子,她看起来开心多了,没有那么想妈妈了,我愿意每天都来找小班的弟弟妹妹们玩。
——大六班 倪一灿(5岁9个月)
第七章|共有:「月光写满成长情节」
—— 家园合著的无字诗篇
孩子的成长,是一场家园协力的马拉松。开学前的家访,是我们第一次深入的“心灵对接”,让我们在家庭这个最自然的环境里,读懂孩子的独特密码。
开学初的每日反馈表,则像是一封封“月光下的家书”,细致地记录着孩子一天的点滴:吃了多少饭、睡了多久午觉、第一次主动交到的朋友……这些琐碎的细节,对于焦虑的家长而言,是最珍贵的定心丸。我们用文字搭建起一座透明的桥梁,让爱与信任,24小时无间断地流淌。
尾声:童年是一首漫长的诗,我们只书写开篇
童年是一首漫长的诗,我们无比荣幸,能够为孩子们书写这社会性成长的开篇。这个九月,我们见证了太多的第一次:第一次松开妈妈的手,第一次在集体中介绍自己,第一次在午睡时自己脱下鞋子……
<各班级一月总结视频>
我们深知,所有的焦虑终将过去,而从中萌发出的独立、自信与爱,将伴随他们一生。未来,孩子们将在这片被爱浸润的土壤里,继续生长出属于自己的、无限精彩的诗行。
我们不仅准备了一个开学季,更准备了一个被珍视的童年。